新闻资讯 / new information
“白色,是光的颜色,是神性的象征,更是人类对纯粹与永恒的终极追求。”
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纯白廊柱,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《大卫》雕像,再到现代澳门高级酒店的鱼肚白大厅——白色石材,跨越2000年时空,始终是艺术与建筑的灵魂载体。墅石石材作为别墅的“白石专匠”,溯源意大利卡拉拉矿山与希腊雅士白PAV矿区,以“鱼肚白”“雅士白”两大高级白石,延续人类对白色美学的共同信仰。
一、白色大理石的稀缺性:亿万年沉淀,万里挑一的“白色奇迹”
1. 意大利卡拉拉——上帝馈赠的白色宝库
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形成于2亿年前的古地中海沉积岩层,经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后结晶为纯净的白色或浅灰色石材,纹理如云雾流动,被誉为“凝固的月光”。
其“开采之难,堪比寻宝”:卡拉拉矿山采用传统爆破与巨型切割机结合的方式,每块荒料需历经数月开采。
高级品种“鱼肚白CALACATTA”因矿脉稀有、纹理独特,开采成功率不足1%,一平方米价格可达数万元,甚至被调侃“买得起爱马仕,买不起鱼肚白”。
2. 希腊圣地的白色基因
古希腊的白色崇拜:希腊人将白色大理石视为“神性与人性的桥梁”,帕特农神庙的纯白立柱、米洛的维纳斯雕像(据说使用的是希腊帕洛斯岛的雅士白大理石),但雅士白的白色质感与卡拉拉鱼肚白异曲同工,均以白色传递“高贵的单纯,静穆的伟大”。
审美传承:无论是古希腊的《命运三女神》,还是文艺复兴的《大卫》,白色石材的匀净质地与光影表现力,始终是艺术家表达“完美人体”的首选媒介